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百场校级学术讲座:杨美惠谈“论母亲、女神、菩萨:父权结构与温州女性的宗教能动性”  

作者:  信息来源: 社科处  发布日期:2016-12-30   浏览次数
  

1118日下午,校级百场讲座第102场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法商北楼一楼学术沙龙举行,本场讲座暨MODO人类学讲习堂第28讲、丽娃大讲堂第113讲。演讲人为美国加州大学杨美惠教授,其演讲题目为“论母亲、女神、菩萨:父权结构与温州女性的宗教能动性”,人类学研究所黄剑波教授主持了讲座。

黄剑波教授首先对到场的各位老师以及演讲嘉宾杨美惠老师进行了简单介绍。杨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研究的理论化,从1980年代开始多次到中国从事调查研究。其著述以对中国社会人情往来的“礼物”的“关系学”探讨而著称,代表作是《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今天的主讲内容是杨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黄剑波教授说道:“一个真正的学者是不会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而是会继续进行思考。”讲座正式开始。本次讲座的主体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述评;第二部分是温州的农村女性宗教能动性的五个模式;第三部分是结论。

杨教授首先讲述了她的研究原因:一是个人层面上,杨教授的女性主义者的身份以及她对中国传统民间宗教的兴趣使她将注意力放在温州女性的反抗活动上。她说,虽然“听不懂温州话,但温州的这个传统文化非常浓厚,“觉得非常有意思”,使她“想起了小时候60年代在台湾的生活”。此外,在温州,妇女在宗教上特别是民间宗教领域中是主要的力量,她做要做的就是观察那些妇女在宗教上的能动性。

二是理论层面上,这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学界的理论转向有关系,一些社会学家不满传统的关于重视结构而忽视能动性的理论观点并试图作出一些改变。

其代表人物之一是社会学家吉登斯。吉登斯认为“结构”,无论是语言结构、语法结构或话语结构或社会结构都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并约束人们的行为。杨美慧教授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她认为这些权力结构其实是一种理念,若它没有在人的行为和能动性中实现的话就等于是没有,所以这些权力结构要靠人来实现它。这些权力结构可以给我们灌输很多社会规则,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实现它、不去听它的,那它就无法实现。另外就是吉登斯关于“实践意识”和“话语知识”的表述,在吉登斯看来,“实践意识”是不知不觉的、自动性的;而“话语知识”是要说出来的。杨教授说,比如每天早上你起来后根本没有想就去刷牙,这种行为就是“实践意识”;但若有外国人或外面的人来这里,他根本就不了解你的动作、是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这样子做、为什么不那样做,那他需要你给他解释的话,你一旦需要解释的话,你就需要反思了,你就站在你的行为外面,你必须要客观化它,这就是“话语知识”。

其代表人物之二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布迪厄反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他认为结构主义很形式主义,即认为在任何的场合、任何的情况下其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它缺乏历史感。布迪厄还认为尽管人们的头脑中被灌输了结构的观念,但在不同情况下,人们会有不同的策略或强调不同的话语。除此之外,布迪厄还提出了“惯习”的概念,强调非话语的身体实践。

其代表人物之三是萨巴马哈茂德(Saba Mahmood)。萨巴马批评了西方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中关于能动性就是反抗和对立的观点,她认为这种定义是非常狭隘的,且没有涵盖非常虔敬的保守妇女,她认为这些妇女也具有能动性。杨教授赞同Saba Mahmood这个观点,并积极借鉴了这些观点。但她对萨巴马的观点也有不赞成的方面,杨教授认为萨巴马没有分析虔诚妇女宗教能动性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她也不同意萨巴马所说的关于不能用西方女性主义去分析非西方的社会和文化,相反,杨教授认为女性主义不一定是西方的,并认为女性主义在不同地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接着杨教授向我们描述了温州妇女反抗的五种模式。她首先援引了《永嘉县志》的例子说明了在明清时期妇女外出是不被允许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一些传统的因素依然存在,如在温州地区妇女深夜去别人家过夜会受到谴责。据杨教授的观察,在温州地区,妇女是民间宗教的主要力量,并形成了五种反抗模式。一是女性的“薄弱意识”使她们依赖神;二是女性的自我修行和自我超越。比如温州有些农村妇女到一定年龄会离开家庭,通过念经、放生、节日帮庙里做活动等途径到庙里修炼成佛。她们认为这辈子做女人是因为上辈子做男人的时候没有修行好,所以有生之年要努力修行争取下辈子成为男人。三是温州农村妇女对于神圣、具有挑战精神甚至自我牺牲精神的女神陈十四娘的认同。关于陈十四娘的传说特别富有传奇色彩,据说是是菩萨流了一滴血,而当时恰好陈十四娘娘的母亲在河边洗衣服沾到了这滴血因此就怀上了陈十四娘娘。此外,温州流传着陈十四娘娘杀蛇精以及自己不情愿结婚但为了父亲结婚等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陈十四娘娘既有保守、奉献自己的一面,也有充满力量、敢于质疑并反抗权威的一面。杨教授感兴趣的是温州妇女究竟是认同哪一面,令她深感遗憾的是人们认同的是陈十四娘娘的奉献精神而非反抗的一面。四是宗教女性互助团体的建立。很多农村妇女会结成姐妹联盟,互相参与婚姻,生病的时候去看望对方等,这种联盟具有宗教的性质。五是虔诚妇女的宗教领袖地位以及建庙的主动性。温州有“灵姑童”,就是神灵附身的人。每当有新的寺庙建立的时候,灵姑童就会引来神力,使新的寺庙充满神,来寺庙跪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之后杨教授讲了几个妇女发动建庙的生动故事。其中有十位女性集资建立小佛堂的故事,佛堂有十位女性管理,一位男性做会计;还讲了曾女士和他的丈夫卖方建庙的故事等。除此之外,杨教授还提到一个现象就是这些寺庙最初是由女性发动的,但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最终会由男性来做管委会工作,因为男性更方便进行对外联系。

第三部分是杨教授关于温州女性宗教能动性的总结。1.女性是温州宗教中的主要骨干,她们非常虔诚,也愿意奉献自己的劳动力量和经济力量。2.女性的宗教性特别强,比较容易被社会接受。她们的宗教能动性给她们一定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如妇女外出进行宗教活动,不会被认为是搞性生活或者色情。3.中国传统的亲属制度是父系、父权的,监督女性的禁欲性,在传统社会亲属制度是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宗教制度可以与之抗衡,在宗教领域,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有余地,妇女可以享有比较宽松的空间。4.妇女的宗教能动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权力结构,但并不是妇女直接对抗父权,她们的奉献精神和修行行为会给她们带来宗教上和精神山的地位和威望。宗教的能动性使他们具有领袖气质,她们去建庙、修庙、建设一些宗教团体。5.能动性不一定是对抗性,这些妇女的出发点不是要抵制男权社会,而是为了敬奉佛或神,但她们的能动性带来很大的社会变动,这很难被人意识到。

报告结束后,互动环节开始。黄剑波教授表示,并邀请李向平教授作点评,李向平教授称杨教授的这次讲座很生动、很形象,提供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但自己的男性身份不适合做这个研究。他想问温州的女性在投身和奉献宗教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反抗,在有学者认为神灵系统是社会秩序的复制。那么,妇女的反抗是否是突破了这一秩序?再有就是温州的基督教的情况,他想问为何杨教授不去研究温州的基督教。杨教授回答说在上世纪90年代她去温州做调查的时候,当地的地方干部给她说的很清楚,即不许去联络基督教,她只好遵从。而且她个人对民间宗教更感兴趣,基督教在中国是一个外来宗教,且中国政府对基督教的管制还是比较严厉的,当然这与历史因素有关系,而且基督教徒看不起本土的的东西。作为人类学家她比较难弄。接着又有一位同学提问,问中国的女性主义是否可以从西方女性主义中借鉴,杨教授回答说,她参加过一个妇女论坛,这个妇女论坛特别重视母亲的角色。西方的女性主义可能会认为,你提倡母亲的角色,那就不是女性主义了,西方的女性主义更关注女性在事业上的成就和作为,杨教授表示对此有点遗憾,她表示在台湾也有一些学院女性主义者也好像认为女性主者就是事业妇女而不是家庭妇女,她认为需要发动家庭妇女。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女神,这些女神其实是可以背改造、被转化的,这些女神其实是可以直接连到普通老百姓的,她们却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非常遗憾的。后来又有来自温州的听众发言提问,杨教授一一回答。最后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何瑞雪老师也问了杨美慧教授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女性主义的定义问题,第二个是能动性的问题。杨美慧教授并没有明确指出她使用的是哪个女性主义,但她认为女性即使没有意识到她在反抗,但她投入到宗教活动中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影响就是她的能动性的表现。她认为所有的人都有能动性,这也是她一直强调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