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我校社科处和宣传部在中北校区办公楼小礼堂召开文科教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座谈会。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出席会议并作专题辅导报告,副校长汪荣明、党委宣传部部长顾红亮、社科处处长吴瑞君、文科发展中心主任费斌以及来自全校文科院系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学习交流。座谈会由吴瑞君主持。
童世骏书记从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历史发展脉络出发,重点解读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使命等新思想和新论断。他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判断的最重要依据,是关于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认识。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反映了从1956年党的八大以来、尤其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十九大报告在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同时,维持了十八大关于我国“国际地位”和“基本国情”的判断,对此童世骏提出了他自己的理解,指出这里包含着“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也要看到变化中的不变:现在所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原来所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现在必须更加重视人民需要的质量,必须更加重视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充实、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的追求;现在所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既包括原来非常突出的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也包括原先虽然也存在但不那么突出、尤其是不那么有条件去解决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基本国情而言,我们要看到不变中的变化。一方面,恰恰因为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才使我们的事业及其成就具有了原先没有的重大的世界意义。另一方面,因为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就必须在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同时,仍然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核心概念的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但这种“基本理论”的内涵已经发展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这种“基本路线”中包含的奋斗目标和奋斗过程,也都有了重要变化: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了,而原先作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基本建成现代化国家”则成了未来十五年的阶段性目标。童书记最后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既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也提出了新的研究任务;全校文科教师都要肩负起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和教学任务,在十九大勾勒的国家发展未来图景与学校发展、学术发展、学生发展和我们自身发展的结合点上,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的工作。
在听取了童世骏书记的专题辅导后,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学校转型发展和自己的研究方向,踊跃发言,畅谈学习感受。
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郅庭瑾教授认为,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下一阶段需要持续开展研究去回应和解决的问题。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智库机构,近期将就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财政政策、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现代化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呈现高质量的成果,发挥服务国家教育决策的职能。
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殷德生教授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经济结构存在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发展总量不充分、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需求的供给不充分。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需求;倡导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更高的精神文明需求。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滕唐伟副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区域发展战略实践问题,建议整合我校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等研究领域的优势,打造高水平团队和平台,不断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并为新时代国家伟大发展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外语学院副院长杨延宁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中语言的变化非常明显,除了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外,还关注世界的发展,报告中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论述,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变成世界性的政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贡献和担当将越来越明显。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方笑一对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表述深有感触,他认为,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以后应该考虑从受众的文化水平、兴趣点出发,寻找新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此外,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述,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这对于培养国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认同有很大意义,同时,这也是“美好生活”的一个方面。
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体现了中央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情。我国目前正在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大国的博弈体现为舆论的博弈。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加强各种舆论场的互通互融、积极联动、深度沟通。
校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好好体会。他指出,学校正在推动对十九大精神宣传贯彻落实,将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理论宣传、智库专报等方式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
社科处处长吴瑞君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任务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理论创新,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
汪荣明副校长强调,学习、宣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是下一阶段学校非常重要的任务。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全校文科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和理论优势,多角度作深入的理论研究,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同心协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