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PLTS[cur1].portletId).innerHTML=response; } } catch(e){} var regx=new RegExp(' 1月13日上午,由我校承担的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全球客家通史》”开题会,在闵行校区人文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开题会由社科处副处长霍九仓主持,汪荣明副校长出席开题会并发表讲话。专家组成员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刘永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和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以及来自海内外的课题组成员等近二十位学者一同出席了开题会。 “多卷本《全球客家通史》”,由我校历史系王东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开题会上,汪荣明副校长代表学校对王东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前来出席开题会的专家表示感谢,同时就重大课题的开展以及后续的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王东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专家们汇报了课题的申报和论证情况,并就课题的立意、研究路径、希望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子课题的设置等进行介绍。随后,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进行了介绍。课题组成员在汇报时着重强调以下几点:首先,整个课题的研究,要注意时间轴线上的“会通观”与空间层面上的“整体观”相统一。其次,要宏观着眼与微观入手相统一。即课题需要大量微观的、实证的个案研究作为基本的支点,同时以大视野、大关怀、大思路,用“通史”的形式完整地呈出客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再次,要把区域社会史脉络下的人地关系研究与族群关系研究统一起来,即课题一方面从区域社会内部的人地关系出发,来厘清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并决定了客家社会与文化的形成,并从赣闽粤边内部的历史性变迁中、从该区域与周边其他区域的互动过程中,来理解客家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另一方面又立足于区域内部的族群关系以及该区域与周边区域互动过程中人群分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最后,要采取比较研究的视角,即课题要把客家文化置于与广府文化、闽南文化、赣文化等地域性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从中总结与归纳出客家文化的“常”与“变”、“同”与“异”,从根本上揭示客家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与外在差异性。 专家组成员则围绕课题的整体论证,进行深入的研讨,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该课题所包含的研究内容时空范围广阔,学理价值极高,社会意义深远,以王东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几乎囊括了海内外有关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可谓一时之选。他们相信,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一定能够在课题所设定的时间内,打造出一部既全面继承既有优秀成果又不乏原创性、既具有实证性又兼有理论解释力的客家通史,从而把罗香林以来的客家研究,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学术高度。 专家组组长陈支平教授指出,该课题由于涉及的时空范非常广阔,有些领域现有的研究极其有限,可供参考的成果不多,加之涉及的学科领域众多,因此,未来的研究难度会很大,课题给成员对此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专家组成员苏智良教授、曹树基教授、张伟然教授和刘永华教授,也分别就课题论证中的各个环节、课题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书体例以及断代问题等,提出了极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专家组形成了对于课题组开展研究的若干意见,拟报备国家社科基规划办公室。 在当天下午的会议上,课题组成员主要围绕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以深化和完善课题的论证。来自海内外的课题组成员都表示,上午专家会的意见,都极具针对性和建设性,未来课题的研究,要把专家决议的意见内化到具体的研究之中。 据悉,“多卷本《全球客家通史》”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一部六卷本、近二百万字的通史性著作,它将是客家研究二百多年来第一部系统、全面的通史著作。该课题将首次把赣闽粤边的客家、分迁到国内不同区域的客家以及播迁到全球的客家团成一个整体,写出他们在历史文化上的共同性和统一性,通过“通史”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共同记忆”,凝聚“天下客家一家亲”的共识。同时,课题还将对海外客家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海外的历史生计类型、产业形态、、文化传承与(在地化)再生以及客家人海外奋斗史、发展史的研究,梳理与总结其成功的历史经验,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提供生动的历史借鉴和知识支持。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全球客家通史》”开题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Copyright © 365betmobile. All Rights Reserved 怀念旧版
闵行校区:东川路500号 200241 | 中山北路校区: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 电话:021-62232631 54345126 | 传真:021-62604330 5434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