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百场校级学术讲座: 陈望衡谈“中国民族童真的魅力——中华史前审美意识本质论”

作者:  信息来源: 中文系  发布日期:2018-06-26   浏览次数

 

 

6月21日下午,武汉大学哲学系陈望衡教授应邀在中文系特藏室4330做了题为“中国民族童真的魅力——中华史前审美意识本质论”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朱志荣教授主持,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邹其昌教授、中文系汤拥华教授参加了讲座。

陈望衡教授首先从史前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谈起。通过分析出土文物的纹样、构图等,陈教授阐释了史前艺术最基本的三个特征,即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浪漫的想象与理性意识相统一的心理平衡性以及洋溢着吉祥、和谐、幸福的情调。

陈教授认为,史前审美意识一方面基于人性,即人类生命的保存、繁衍、追求,尤其体现在女性生命之重要与儿童生命之可贵;另一方面则基于以渔猎、农耕、畜养、采集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结合马歇尔.萨林斯的观点,陈教授对史前社会与艺术审美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指出,史前社会是物质资源充足的“丰裕社会”,初民生存并没有太大困难,人们心志虽不够成熟,审美却极为自由。正是这种自由创造了极具魅力的史前艺术。

陈教授随后分析了史前审美意识的几个特质:就审美对象言之,其突出体现为对自然审美的生活性与平易性以及社会审美的礼仪化与合天地性;就审美意识的内涵言之,其表现了精神意识高于一切、物种生命保存意识优于个体生命保存意识以及宗教意识兼融科学意识等三个特点;就表现状态言之,其具有混沌性、经典性和非文学性的特征。陈教授强调,史前艺术具有永恒的魅力,在原创性方面,可以说它是一个不可企及的范本。史前艺术的伟大成就也证明了马克思的重要发现: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一般发展不是成比例的。

谈及史前艺术在当代的价值,陈教授认为,它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而且我们理当发扬其原创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落实到自身、精益求精地做真学问。报告结束后,朱志荣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点评。在答疑环节,陈教授就相关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